经常去博物馆参观的人,对博物馆展柜并不陌生。在展厅里面,我们既可以看到沿着墙壁展开排列的大通柜,又可以看到在展厅中间往往是单放置的中心柜。它们的共同点,就是面向观众的面,都是用玻璃隔开的。但也有的展览,展品往往是油画、雕塑,就不放在展柜里,而是用安全线控制观众与展品的距离。
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比较早创建的几座近代博物馆之一,在大英博物馆刚刚开馆的时候(1759年),一位德国观众在明信片上留下了这样的描写:“我们依序被带到一个又一个的房间中,里面净是玻璃柜,完全记不得参观了什么。”可见使用带展柜的玻璃这一现象,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,至少传承了250年。
使用玻璃展柜,将展品与展厅的大环境隔开来,一方面可以避免观众对展品的接触,避免损坏的风险;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展柜内部小环境,可以让展品处于恒温恒湿中,对有机质、金属质的文物来说尤其重要。
展示性
众所周知,光通过玻璃,是要发生变化的。所谓展示性,就是透过玻璃看展品,和直接看展品体验趋同的性质。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指标:透光率与反光率。
透光率高的展柜玻璃,光线穿过玻璃损失得少,观众会感到玻璃很清晰。八十年代展柜使用的是单片普通玻璃,当时由于工艺还不先进,玻璃里面还有微量的铁,导致看起来发绿,不但透光率低,而且还存在色差。2005年,山东金晶集团采取了能够降低铁含量的先进工艺,制作出透光率在90%左右的超白玻璃,基本上解决了透光率问题。遗憾的是,据笔者了解,山东金晶集团基本上退出了博物馆展柜玻璃优先域。
反光率高的展柜玻璃,光线进入玻璃时容易反射,观众能从玻璃上看到反射的人影,影响视觉效果。超白玻璃虽然透光率高,但反光率并不算理想,还是很容易形成人影。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玻璃生产厂商可以制作出反光率在1%以下的低反射玻璃,在参观中基本上看不到人影,基本上解决了反光率问题。
安全性
博物馆展柜玻璃隔了展品与环境,就必